您的位置:主页 > 影视资讯 > 宣传片制作 >

宣传片制作

微电影从剧本开始

微电影从剧本开始


谈到微电影,还是离不开剧本。世界上许多有名的大导演,他们寻找剧本的时间都远远超过了拍电影的时间。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就曾经对剧本有过这样一段阐述:“弱苗是绝对得不到丰收的,不好的剧本绝对拍不出好的影片来。剧本的弱点要在剧本完成阶段加以克服,否则,必定会给电影留下无法挽救的祸根。无论拥有多么优秀的导演力量,也无论在导演时做了多大的努力,也无济于事。当然,导演对于剧本本应要尽一番努力,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正因为有人把这种努力和导演混为一谈,所以才认为导演能够掩饰剧本的缺陷,其实那完全是一种错觉。总之,一部影片的命运几乎要由剧本决定。我甚至认为,抓住一个好剧本是导演艺术的第一步。”

从这位名导演谈剧本的事情,足以说明剧本在电影中的作用了吧?一部电影的诞生,剧本是第一步。在电影圈内有句话:“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事实也是如此。没有好的剧本,你拍什么呀?

既然电影剧本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电影剧本呢?会写剧本的人首先要具备讲故事的本事。什么是讲故事的本事?也就是同样一句话,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就全是戏;同样一件事,让他去讲就有故事。怎样才能做到呢?他们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角度入手讲故事,也就是找切入点。不管是什么故事,都要有一个好的切入点(情趣点)才行,这样能一下子把人“抓住”。另外还要有先声夺人之气势,而且这个气势一定要有情趣、情感、情节这三个点所形成的稳定的三角关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情一线”。而所谓的一线,就是指一条故事线。

著名剧作家王兴东(代表作有《建国大业》《离开雷锋的日子》等)是一位以写主旋律题材为主的编剧,也是我的好朋友。有一次,我去他家聊写剧本的事,那时候他还在拍《离开雷锋的日子》。当时,他说了两句话让我很难忘:“写剧本就是写情。不管写什么剧本,都不能离开‘情’字,一是情感,二是情节,三是情趣。”这个“三情”之说,我后来给学生们讲课时提起过。剧作家陈秋平也谈到过这样的观点,我们有一次在一起开了一个剧本座谈茶话会。当时谈论的是《母亲母亲》这个剧本,是山东籍剧作家赵冬苓的作品,全剧写的就是一个“情”字。陈秋平谈到这个剧本时,也重点谈了“情”字。看来写情必有情,有情才能写好情啊!

吉林省有个专业编剧叫卢弘,她在2004年创作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天下奇谋》,是当年几大地方卫视的热播剧目。它是由浙江省电视剧制作中心和浙江广电集团天元影视公司联合投资拍摄的小成本连续剧,可说是大腕云集,傅彪、徐帆、英达、何赛飞、莫少聪等倾情加盟。

先不谈这部戏的运营,单就剧本而言,创作手法确实非常老到。剧本涵盖了悬疑、商战、争斗、爱情、复仇和地域风情,涉及面宽广,非老手难为(作者年龄实际并不大)。2010年末,我和她聊过剧本创作,她谈了很多。基本上没有离开情节、情感、情趣。也许,这就是写剧本的最基本着眼点。为什么这些名家一说到剧本写作,都来论这“三情”呢?

卢弘的这部戏,情节把控到位。尽管剧情盘根错节,但不喧宾夺主。故事发生在民国年间的大上海,佟氏家族叱咤沪上商界,成为名噪一时的花纱大王。留洋的佟家公子佟云开被父亲从英伦召回,接踵而至的却是父亲被人绑架,偌大家族群龙无首,是为当年沪上一大奇案。案犯在狱中蹊跷死亡,巡捕房胡乱结案,绑架案不了了之,而案件背后却是疑云密布。这就是整部戏的情节脉络,有着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才能使观众产生浓浓的兴趣。看来,剧本最重要的就是把控布局,掌控脉络主线,紧紧围绕“三情”寸步不离。

像《离开雷锋的日子》这种剧本不好写,不能离开现实生活,又是一个正能量题材,是老生常谈的学雷锋故事。拍不好就成了喊政治口号。当时,对这个剧本的争议不小,有人说这个戏不太好拍,有人说这是个好戏。我在看剧本时就流泪了,可能是我的感情比较丰富。在看到乔安山做好事反被别人误会是肇事者时,我心里就很激动!这说明什么?说明剧本情节真实、情感动人,打动了我。我再说一部电影《飞来的仙鹤》,它是王兴东的早期作品,由陈家林导演,故事非常平淡,还有些“文革”情节。我建议大家去网上看看,看的时候一定要看细节。一个平淡的故事,情感却一直包围着观众,你想不流泪都不行,因为里面全是人们最普通的情感。我本人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直到现在还常常去看,每次仍会落泪。剧本里没有坏人,也没有斗争,全是人与人之间那些平静的情感,一些最普通的人之常情的故事。靠这些就能把感情写到位了,这才是剧本里的“三情”之功。情趣应该是归属在情节里的,一切情节都不能离开情趣,没有情趣的故事是没人想看的。什么叫情趣呢?就是一个个情趣单元的组合体。每一个情趣单元里,都有你想象不到的悬疑空间,扣人心弦,这样后面的故事才有意思。这就需要把故事架构得既有情趣,又要合情合理,但又不能为了找一个情趣点把故事写得匪夷所思。

常常有人说,写作的文学基础是靠天赋的,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虽然天赋很重要,但也不是全部,大部分还是靠生活在一个环境中积累。热爱生活的人,很会观察身边的情趣,从而很会讲故事。有人这样说过:“文学不是学会的。”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偏激,但是我承认有天赋这种说法。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都是同班同学,都是学戏文的,有的人成功了,写了很多剧本;有的人到最后都没写出一个剧本来,这又该怎么解释呢?所以,所谓的天赋应该是个人的情趣爱好和性格决定的。因为这个人正好喜欢编故事,又喜欢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可能更适合写剧本,也就是具有人们说的有天赋。

写剧本还有一个要领,首先要把故事的来龙去脉设计好,不能开篇就写。设计故事中环环相扣的情节,预想不到的意外,不用质疑的巧合……这些都是写剧本时常用的手法。其次还要确立故事的主线。主线确立后,再把人物关系和人物行动先安排好,还有故事的发展到最后的结局。这些都要事先定下来,不能边写边看,这样很容易写着写着就跑题了。

当故事和人物都确立了,就开始找故事里的情趣点,所有人都感兴趣的一点就叫作情趣点。作者不仅要想好,还要运用好,把它作为故事的切入点,这样会给后面的故事留下很多想象空间。然后再紧紧地结合这个情趣点去设计一个大家都很期望的故事结局,让所有观众都去期待它;还要设计出有可能出现的其他结果,让所有观众产生一个共同的期望。之后再一步步地发展这个期望,并把它推到一个濒临灭绝的边缘,让观众更加关注。当这个期望到了即将破灭的时候,再把它拉回来守候着,经营它,最后让它实现。要让这个期望里面有悲有喜,有浪漫有抒情,有合理的故事,并让故事好像就发生在身边,也就是让其贴近生活。做到了这些,也就达到了写剧本的基础了。

说起写剧本,真是一言难尽啊!写过剧本的人才深有体会,你写得差不多了,身边的朋友也说写得不错了,偏偏这个时候最容易出事。你肯定要拿给专业的人员看看吧,要是被人家说不好了,就会以为没戏了。你辛辛苦苦把一个故事的架构、人物设定、人物关系、故事走向等全编出来,刚拿给行内人看了,那些“聪明人”就开始说你写得一无是处,作品没有一点可取之处。记住,越这样说越要注意!当你想着既然大腕都说不行了,干脆放下不理的时候,别人就会对你的剧本进行一番改头换面,之后变成他的作品了。为这类事打官司的人很多。我就为此打过官司。当时,我的一个剧本立项了,专家也论证完了,突然有一天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桐》剧立项,该剧作者和作曲家讨论主题曲创作现场,还附有一张照片。我一看不对呀!我是剧作者,我怎么不知道这事呢?我想可能是剧本改动太大了,人家不冠我的名字了吧?但再一看剧本梗概,一字没动!还是我写的内容。这就不对了,我当天马上坐飞机到郑州,找到那家单位,说明来历后对方热情接待,说到剧本作者时,对方还有点不解,对我说:“不对呀?这是我们单位小孔写的呀。”我马上拿出当初所签的合同、部分付款条目,还有最重要的原稿给对方看,对方这才开始核实此事。虽然事情解决了,赔款道歉了,但是你们想想,这些人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呢?真是睡觉都得睁一只眼啊。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段真实的经历,也是专门写给刚开始搞业余创作的作者要谨记的事情。因为不止我一个人出过这种事,我身边还有几个朋友都有过同样的遭遇。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剧本还是得写,行业内幕的事,还是得注意,在这里我提醒一下刚入行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