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影视资讯 > 宣传片制作 >

宣传片制作

类型电影概念及特征

类型电影概念及特征


类型是一个在成熟的电影工业语境中生发出来的概念,是一种折射社会、历史观念变迁的文化形式,可将类型电影视为一个由影片制作者、影片和观众构成的三角形关系。本文从本文特征、与观众的关系、社会文化功能三方面论述类型电影的特征。本文认为特征表识是认识类型电影的起点,类型电影是制作者与观众的一种交流,是一种文化形式,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

类型电影是一种普遍的电影形态。称霸全球的美国电影的主流就是类型电影。类型电影生产的前提是完整、系统的电影工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制片方根据观众的需求制作影片,研究观众的观赏趣味,形成一些叙事程式、视听讲述方式相对固定的类型。在美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类型电影一直是主流,虽然总有些电影以抗逆的姿态出现,但最终又会重回到类型电影的传统轨道。这种回归是由类型电影工业化生产模式和市场化原则决定的。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展开,无论是创作者还是理论界都对电影工业的主体类型电影愈加关注起来,本文将从概念、特征等层面对类型电影进行理论探讨。

一、类型电影的概念

“类型”这个词是从文学研究领域借用

而来的(或至少受其影响)。在电影研究中类型作为一个概念,在应用过程中引发出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注意。首先,文学中的类型和类型范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喜剧和悲剧这样的术语的确有很长的历史,但定义它们的标准和它们所囊括的作品种类都随时间的改变发生着变化。因此类型电影借用、移植文学类型范畴,只能在理念基础层面,而不能完全照搬。其次,虽然有些文学类型在电影中也存在,但不是所有文学类型都会在电影中出现。如喜剧在更大意义上是一个文学类型,而不是一个电影类型,因为电影是一种诉诸视觉、听觉的媒体,喜剧的类型概念,在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学中很清晰,在电影中则太宽泛,而喜剧的类型形式在电影中则应体现得更具体些。如美国的疯颠喜剧虽不是一个文学类型,却是一个影响广泛的电影类型。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文学类型与电影类型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由评论家们创立的一套十分严谨的分类系统,而后者则是制片方对市场反应的结果。另外,文学中类型等级的思想仍然存在。现在仍有许多学者将诗歌置于小说之上而将戏剧列在小说之下。在小说中,只有灾难小说和科幻小说被视为类型作品。其余的都是文学小说或就是文学。后者是纯正的文学艺术和真正的作者表达。与之相对照,前者通常被视为程式化的、老套的、艺术上无特点可言的,因此在艺术上也就没什么价值的作品。在电影中,却不存在类型的高低之分。只有成功不成功或受欢迎不受欢迎之分。比如一般说来,体育片不很受欢迎,而恐怖片则十分有观众缘。进一步说,在某一时期十分受欢迎的类型片,在另一时期也许倍受冷落。避免这一后果的唯一办法就是类型片必须学会适应时代变迁。

意识到这些问题,也许我们就会对基于文学古老理论的类型概念在电影中的运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类型将大量熟悉的元素整合到陌生的元素中,通常没有先锋和实验主义的迷茫,也不会带来震惊。如果说现代主义者的座右铭是“使它与众不同”,那么类型作者的座右铭似乎就是“使它与众相同”。事实上,不同的时代对类型的看法差别很大。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类型在主流文学美学话语中一直是一个没有多大价值的术语。具有类型性的作品,一定是可预测的,叙事也很老套,而一般认为文学和艺术的创作应是自由的,具有创新意识并且个性鲜明,因此文学绝不会具有类型性。在古典时期如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英国的新古典时期、或者在那之前的文艺复兴时期,情况都恰恰相反:只有具备类型特点的作品才称得上是文学。

类型的观念与什么是文学的观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显然这从各个方面对文学文本的阅读均有影响。类型的概念对艺术实践中文化阵营的区分,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上层和下层、大众和精英文化的划分。“在文艺复兴之前,是类型的作品才是文学,其它的包括政治传单、民谣、传奇小说等大众文化作品不具类型性,因此不受类型规律的制约,但却要在上流、中间、下层风格的区分中挣扎。”

类型这个概念虽然很古老,但类型这个术语却是同工业化、大众生产、新科技、新资本、新的发行手段(显著的有邮寄系统和铁路)、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大众的形成、也就是一个具有更大文化消费潜力的市场的形成等现象一起出现。这就是新的大众文化,它的特征用一个新的术语来形容就是类型性。不断重复的模式、元素和公式,在文化评论家那里不再是文化的规则,而是市场的规则。所以,很自然地类型不仅曾经、现在仍然主要与以工业、商业和机械发明为基础的艺术如电影联系在一起,尤其像好莱坞这样的工业化、商业化和大众化程度最为明显的地方。

关于类型电影,《电影艺术词典》中是这样界定的:“类型电影是按不同类型(或者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的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这是个很综合的定义。对这个定义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这里所谓“标准化的规范”,指的是类型电影区别于其它电影形态之处。它意味着类型电影是在电影工业内的一种影片的生产。工业生产就要有标准、有规范,目标就是要赢得市场。也就是说,类型电影并不看重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它强调的是重复性制作的可能,强调一种生产方式,在一个工业的体制之下,以企业生产的方式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因此可以说成熟完备的电影工业体系、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是类型电影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类型电影是美国制片厂制度成熟之后的产物,是在好莱坞及好莱坞的影响下培植起来的高度模式化的影片。商业因素是类型片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动力。离开了对类型片商业价值的探讨,就无从把握类型片的本质。因为类型电影归根到底是电影商品化的产物,是为顺应观众市场需求所创造的、以娱乐消遣为主导功能的电影系列产品。其次,类型电影是一种大众化艺术,它所表现的永远不是少数先锋的精英文化观念,而是一种大众文化和心理的体现。一方面大众化艺术并不把它的创作者们贬到一个次要的地位;相反它既强调创作者和素材的关系,又重视素材和观众的关系。创作者将他自己的思想、技巧和能力(宽泛地说是他的风格)带进类型,而类型则给他一个对他的作品起指导和规范作用的造型形式,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他施加的限制。某些题材和处理手法如果不太适应类型的要求,即使不说应在排斥之列,也是很难指望获得成功的。但其好处是可以让观众经常接触有连续性的影片,使他们熟识某些造型元素,给它们不断增加含义。造型元素也就是类型电影中的所谓“定型形象”。另一方面,一部类型电影的存在基础,是新鲜的东西和熟悉的东西的结合。类型的种种惯例是观众耳熟能详的,而这种熟识本身就是一种快感。大众成熟之后的产物,是在好莱坞及好莱坞的影响下培植起来的高度模式化的影片。商业因素是类型片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动力。离开了对类型片商业价值的探讨,就无从把握类型片的本质。因为类型电影归根到底是电影商品化的产物,是为顺应观众市场需求所创造的、以娱乐消遣为主导功能的电影系列产品。其次,类型电影是一种大众化艺术,它所表现的永远不是少数先锋的精英文化观念,而是一种大众文化和心理的体现。一方面大众化艺术并不把它的创作者们贬到一个次要的地位;相反它既强调创作者和素材的关系,又重视素材和观众的关系。创作者将他自己的思想、技巧和能力(宽泛地说是他的风格)带进类型,而类型则给他一个对他的作品起指导和规范作用的造型形式,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他施加的限制。某些题材和处理手法如果不太适应类型的要求,即使不说应在排斥之列,也是很难指望获得成功的。但其好处是可以让观众经常接触有连续性的影片,使他们熟识某些造型元素,给它们不断增加含义。造型元素也就是类型电影中的所谓“定型形象”。另一方面,一部类型电影的存在基础,是新鲜的东西和熟悉的东西的结合。类型的种种惯例是观众耳熟能详的,而这种熟识本身就是一种快感。

二、类型电影的特征

近些年来,理论界对类型电影特征的探讨,多集中在社会文化意义方面或电影产业发展方面。本文将从类型电影的本文特征表识、与观众的关系及社会文化功能三方面探讨其特征。

1、类型电影特征的起点

脱离本文特征的探讨,将无法深入地理解某些类型的成功、某些类型的惨败。本文认为,从广泛意义看,归纳类型电影的本文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叙事。相似的(有时是程式化的)情节和结构,可预测的情境、段落、冲突及结局;二是人物的塑造。相似的人物、个性、动机、目的和行为类型;三是基本的主题,话题,题材(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行业的、政治的、有关性的、道德的)及价值观;四是地理的或历史的环境;五是视觉图谱(与以上几点联系密切)。环境的装饰、服装的设计、道具的安排、某些定型演员(有些也许会因此成为明星大腕)的选择、熟悉的对话方式、特征鲜明的音乐和音响等。六是拍摄技术。风格或形式方面的成规,包括照明、录音、色彩的运用、剪辑等。观众对此的认识远不如对内容的认识那样自觉。

在探讨类型电影的本文特征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一种类型中储备的相对固定的类型成规,通常被有创意地使用着,即使在最具重复特征的类型中,也绝不只是简单地重复出现。这也是类型难以定义的原因。只能用最基本的术语来描述,如战争片就是关于战争的片子,侦探片就是关于侦探调查活动的片子,而歌舞片就是由一段段歌舞组成的片子。更加具体、详尽的定义,经常会遗漏一些例外的作品;二是任何一部影片都不会用尽它那个类型的成规。因为构成每个类型的规范、成规和传统都是多元的,而且有些成规、规范和传统互不相容,如科幻片从根本上就不同于系列冒险片;三是类型储备的某些部分是相容的:如疯狂医生片融合了恐怖片和科幻片的一些元素。混合类型就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这样,一个类型内的文本不仅彼此有着多种关联的可能性,而且同其他类型的文本也有着多种联系。也就是说,类型不是必然地由一种特性来定义,因为类型特性从实质上讲是异质的,这意味着这些特性可以融合,类型因此是杂交的。

2、类型电影是制作者与观众的一种交流

作为一种惯例成规,类型电影对观众来讲意味着期待,对制作者来说,意味着创作方式。因此,可以说与受众的关系是认识类型电影的关键。类型电影应对细分的即兴趣爱好、消费品位多样化的观众群落,应该说是电影制作者对市场的敏锐把握。这是类型电影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体现出制作者们的电影观念,即电影是一项产业,观众是消费群体,这个群体的消费趋势越来越多元化,产业要发展,就要针对消费群体的需求做出调整,同时有意识地培养某个类型或潮流的观众群落。在一个理想的类型电影市场循环里,制作者(生产者)与观众(消费者)应达成默契:前者需要娴熟呈现类型元素,观众则需要对类型元素熟悉和确认。因此可将类型电影视为一个由影片制作者、影片和观众构成的三角形关系。类型电影可定义为超越单个影片的模式形式风格结构,由影片制作者来完成它们的建构,由观众来审阅。离开观众的选择、确认、期待,类型电影无法循环,更谈不上健康发展。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类型绝不只包括影片,也包括期待和猜测的特定系统,观众在观看影片过程中不断验证自己对该片的期待和猜测。类型的核心是心理期待,甚至可以说由其组成。这种期待对理解信息通常十分必要。接受者对含义的预期决定了他对细节的理解。在类型电影的发展中,观众的观影期待和观影经验占据着核心的位置,为观众提供了辨认和理解的方式,使得影片中的元素更易辨认,因此也就更为直截了当。它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影片意义的方法:为什么某些特定的动作出现在影片中,人物为什么那样穿戴、那样说话、那样动作等等。因此如果影片中的一个人物突然唱起歌来,观众(至少是熟悉好莱坞的观众)很可能会猜测这部影片是歌舞片,因为只有在这种类型的片子里,没有明确的心理动机的演唱才是可能的。这种假设为进一步的期待提供了基础:如果一部影片是歌舞片,会有更多的演唱,情节也会遵循某种特定的方向发展。

3、类型电影是一种文化形式,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

也许因为类型作品常常被视为在美学上乏善可陈的缘故,人们通常主要从社会文化意义研究类型电影。因为类型电影的存在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广泛性的特点,理论家都认为类型是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着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角度方法的不同,本文认为可将其宽泛地分为两种:仪式的方法和意识形态的方法。

类型电影的商业化本质和程式化叙事,构成了观众反应的一种独特的形式。程式化叙事使得一个社团内的人们可以分享同样的幻想性娱乐,不能达到这个功能的模式则不可能成为程式。当一个观众群体的观看态度也就是消费态度发生了某种变化,新的程式就会应运而生,而原来的程式要探讨新的主题、建立新的符号象征,很显然这是因为程式化的故事创作和发行都是从商业利润的角度进行的。因此,在程式化叙事的生产过程中,除了有某种程度的惯性作用外,主要还是看观众的反馈情况。现存的程式一般来说都会根据观众新的兴趣点不断调整、发展。类型电影的仪式的研究方法就以对叙事程式和文化的关系探讨为基础。一是程式化叙事一定要满足受众已有的兴趣和需求;二是程式能够解决一个文化内部不同社群的人们由于不同的兴趣点或价值观而导致的冲突。一个程式化的故事,能够使这种紧张关系的表达转变为这些冲突的协调。沙兹在他的书中明确地使用了“仪式”这个词,他认为可将类型看成是“一种文化集体表达的形式”,可用它来探求美国社会核心的思想、理想、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困境。他认为每个类型都需处理它自己的社会文化问题和冲突:“在一个类型中出现的所谓的社会问题或戏剧性冲突在另一个类型中就未必如此。法律与秩序是强盗片和侦探片中的主要问题,在歌舞片中却不是。相反,恋爱、婚姻在歌舞片中是问题但在强盗片、侦探片中却不是。侦探片通过主人公的职业和世界观,强盗片通过主人公的非法职业和最终的死亡宣扬个人主义,而歌舞片中的主要人物最终总会做出让步,收敛个人主义的锋芒,以此表现出他们融入社团的愿望。”以这样的方式,类型拥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同时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类型和文化系统。几乎所有这些观点也可用于意识形态研究方法。只不过“前者将观众视为作者,制片厂只是按照观众的意愿生产、赚钱;后者则要揭示出观众是如何受类型电影商业和政治利益控制的。前者认为好莱坞反映社会问题因此表达出观众的愿望,而后者认为好莱坞利用观众在情感、精力方面的投入来诱使观众认同它的立场。”

本文认为,类型电影制造了一种表象,在这种表象中,个体与其生存状况的关系是一种想象关系,意识形态隐身于其中。因此,类型电影对冲突的“解决”是想象性的,而这种“解决”的价值取向结果又往往是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是一致的。类型电影能够使观众获得满足感,非常积极地接受类型电影为各种社会问题提供的非常荒谬的解决方式。但一旦回到现实生活,相同的冲突比比皆是,只好再次回到类型电影世界中寻求安慰和解脱。这就是类型电影受欢迎的原因。每一种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冲突以及解决所涉及到的意识形态问题的方式。科幻片的叙事环境是在未来,涉及的问题是外部力量的入侵;强盗片的环境是现在,矛盾冲突来自对社会地位和金钱的渴望与占有;山东片的故事发生在过去时空中,应对暴力的伦理问题。虽然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的特征,它们最终目的还是相同的,因此它们以同样的方式发挥着功能。

类型的差异性,尤其是不同类型,确实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快感。歌舞片与侦探片的对照,就表现在前者能带来视觉景观的满足,而后者能带来叙事的快感;前者强调视听的愉悦,而后者以揭迷解密为招牌。不过所有这些差异,在最后都只是故事电影模式的变种,快感只是使观众臣服于主流意识形态机器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