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的风格样式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叙事手段
一、长镜头
1、―镜头内部的蒙太奇效果
2、记录情感变化的效果
3、取得可遇而不可求的效果
二、客观拍摄
隐匿主体视角,避免主观介入和被摄对象的表演意识,以保证叙事的真实性的拍摄方法。主要表现为―跟、隐、偷和挑、等、抢
三、同期声
即纪实音响,是指记录现场视频信号时同步记录的音频信号,包括画面上出现和未出现的人物语言、动作声响和环境音响。
作用:1、介绍环境2、刻画人物3、表达感情
四、人物对话
纪实既是纪行,也要纪言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误区与发展趋势
一、纪实的误区
(一)没有主旨的纯自然真实
(二)没有信息的过程表现
(三)对―毛边艺术‖的误读
二、发展趋势
(一)关注社会主流事件
(二)用人性激起世界共鸣
(三)注重展示文化蕴含
电视专题片的风格样式
表现性电视专题片,是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对被拍摄对象进行较多的艺术表现和主观介入的专题片。这类专题片国外称―格里尔逊模式‖,也有称―文学式纪录片‖的,国内也有称创意性专题片或写意性专题片。
一、画面加解说
纪实性:声画合一
表现性:声画对位
对解说词的要求:尽善尽美悦耳悦目画面和声音的干净
像旭日诱惑晨曦,像星星诱惑黎明。西藏对人的诱惑,那样强烈,那样不可遏止。对具有献身精神的艺术家来说,像蓝天诱惑雄鹰。像山野诱惑春风,像草原诱惑骏马,西藏对人的诱惑,那样巨大,那样难以摆脱,对敢于追寻的艺术家来说,像大海诱惑江河。
(三)注重形式美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更多地追求的是纪实的内容美,而表现性电视专题片更多地追求的是表现的形式美。
表现的形式美主要通过构图、色彩、造型、用光、音乐等表现出来。
第二节表现性电视专题片的叙事手段
一、解说词
(一)确定画面信息
电视画面语言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但它同事又具有不确定性和多义性。
画面语言的这一缺憾,解说词可以弥补。正是解说词的确切表达,确定了画面的信息,排除了其他的歧义。
(二)增加画面信息
解说词不仅可以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也可叙述过去发生的式还可叙述将要发生的事。这在文献纪录片和政论片中更为突出。《大国崛起》《清宫密档》
(三)擅长表达理性
在文献纪录片特别是政论片中,一些科学理论、一些精神理念的东西,画面语言是难以表达的,而解说词却正好发挥其特长。
二、蒙太奇和艺术表现蒙太奇大体上可分为三种:
一种是叙事蒙太奇,基本上按时间发展顺序、因果关系来叙述;
一种是表现蒙太奇,用来展现视听艺术表意功能和宣泄心理情绪;
第三种为内部蒙太奇,即通过长镜头、人物调度、焦距等而带动景别、景深等的变化,产生独特艺术效果的蒙太奇。
三、音乐
是表述主题的重要因素。渲染情绪的重要手段。音乐可用与主题有关的现成音乐,也可另行创作音乐。
音乐在表现性专题片中作用
1、表达内容,深化主题
2、渲染情感,烘托气氛
3、衔接镜头,转化段落
四、表现性材料
表现性电视专题片的叙事还经常借助表现材料,而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不要或很少用表现性材料。
这些表现性材料包括照片、图像、书信、文字档案、文物、遗址、遗物、音像资料以及影视资料、情景在线等等。
电视专题片中的情景再现,或称模拟画面,又称之为替代性资料。有两种,一种是由人扮演,但一般均取中、远景,如取近景也不对面部作喜之的拍摄;另一种则是通过三维动画制作。
电视专题片中的影视资料和情景再现在专题片中出现这两种资料时,应注明影视资料或情景再现,以免观众误以为是真实记录的画面。
五、人物口述
人物口述的作用重点在叙述过去发生的事和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最适宜表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文献专题片。如《毛泽东》、《伟人周恩来》等,都是通过伟人的亲属、伟人身边的工作人员的口述再现伟人的事迹。
第三节表现性电视专题片的误区&发展趋势
一、表现性电视专题片的误区
(一)主观介入的问题
表现性电视专题片是创作者表示对社会事物或自然事物的一种看法,一种感受。因此,她有较强的主体介入。
1、说教味太浓
2、大话空话
(二)真实性的问题
表现性电视专题片在如何―表现‖的问题上存在着歧义,认为生活事实只是创作者手上的一团泥,听凭捏弄,这样真实性便遭到戏弄。
凭空想象,虚构内容;摆拍对象,导演生活;追求效果,制造高潮。
(三)解说词的问题
任何一种风格的电视专题片都应是以镜头画面为主,解说词为辅的。但有的表现性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者却想要颠覆这一理念,认为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是以镜头为主,而表现性电视专题片则可以以解说词为主。这样电视专题片不仅失去了生动性而且也失去了真实性。有的专题片变成了有图像的广播。
解说词过于文采或理念,成为书面语言,不符合电视的口语化特点,造成费解等语言障碍。
二、表现性电视专题片的发展趋势
(一)引进纪实,形成―纪实与表现相结合‖的新风格。
(二)注重故事,增强专题片的娱乐性《故宫》
1、悬念的设置《考古中国》
2、戏剧性情节《北洋水师》
3、平民化创作理念《同里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