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影视资讯 > 宣传片制作 >

宣传片制作

从《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电影的色彩

从《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电影的色彩


色彩是电影造型的主要手段,对于表现导演心理、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引导观众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张艺谋用西方美术的造型色彩构图和中国民俗的强烈色彩构建其视觉形式的同时,通过不同色彩和物象的选择与使用,表现其脑海中的“色彩意象”,伴随着浓郁的情感与丰富的思想,创作出具有张氏风格的充满视觉感染力的电影。本文通过对《金陵十三钗》电影色彩的分析,研究张艺谋电影的色彩风格。

《金陵十三钗》;张艺谋;色彩

在电影视觉构成与传达的诸因素中,色彩对于表现导演心理、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引导观众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正是在电影中通过唯美诗意的画面与饱满鲜艳的色彩营造出极致张扬、触人心魂的视觉风格,成就其独特的视觉语言与视觉风格,为中国电影画面的极致唯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1年底上映的《金陵十三钗》被众多媒体誉为“张艺谋近十年最好的电影作品”。这部电影的色彩运用十分精彩。色彩成为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一、电影色彩的对比运用

与以往的电影略有不同,张导演这部电影的色彩运用开始变得含蓄起来。《英雄》《十面埋伏》等影片,色彩从头到尾都充斥着观众的眼球,刺激着观众的神经。而《金陵十三钗》整部电影的氛围笼罩在一个冷灰色的色调中,战争的喧嚣,破败的南京城,逃命的人们,疯狂的日军,奠定了这部电影的基调,也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在这灰色的调子里,导演设计了几个亮点,通过电影色彩的对比运用,这几个亮点越发美丽与闪耀,同时推动了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

亮点一:教堂的彩色玻璃。

张艺谋描述他刚刚看到小说时的情景:“小说让我想到一个定格的画面——通过彩色玻璃,一群花枝招展的女人走进教堂。我为这个独特镜头而激动。”电影和小说一样通过小女孩这个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小女孩书娟透过彩色玻璃窗看这现实的世界,彩色玻璃窗将这原本残酷的世界装饰得美丽且迷幻,她记住了那些美丽,记住了那些可贵的、可歌可泣的人。张艺谋说:“我觉得外表的美丽、画面的美丽将和内心的美丽融合在一起,哪怕只是短短的一瞬。可能就是这样的东西让你会觉得:哎,这个南京题材跟别人不一样。”

①一个十二三岁小女孩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她就记住了什么。这个小女孩没有记住残酷,她记住了美丽。我们愿意忘却那些痛苦,我们记住那些美好,这似乎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亮点二:美丽的秦淮河女人。

影片最令人迷醉的是这十多个风尘女子的美,这美丽属于20世纪30年代:大红的唇色,精细修剪的眉形,画得挑起的眼角,蓬松又规整的卷发,斑斓的丝绸旗袍……她们是活的月份牌美女。也难怪男主角看到女主角玉墨在幽蓝色的教堂衬托下穿着艳丽旗袍的背影,会不由自主喊道:“Iloveseeingyouwalkaway,Iloveseeingthatass!”影片的最后妓女们身着女学生的衣服在地窖里唱起了《秦淮景》,导演利用小女孩书娟的想象,将镜头切换到十多个女子身穿艳丽旗袍并排走着。她们一边用如黄莺般的歌声唱着小曲,一边在流动的烛光下摇曳生姿,像开在冬日里的花,是残酷中的温暖和柔情。这个表现性的镜头在一直很节制的叙事性镜头里非常突出,烘托了电影中主角的美。

亮点三:豆蔻与浦生。

小战士浦生在弥留之际,他紫灰色的脸色与豆蔻充满生气的面容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让观众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残酷以及这个世界的冷酷与现实。这里的秦淮河女人是那么的生气勃勃,有时候甚至觉得她们比女学生们还充满了生命力,像在石缝里生长的小草。在“毁灭”的悲剧命运中,她们的生命像烟花一样灿烂而短暂。

二、意象色彩的运用

“意象”亦称“创造意象”,指存在于艺术家头脑中的融入了某种思想情感等因素的形象,艺术形象外化的心理基础。

②这里的电影色彩意象是指导演的情感、思想、文化价值观与附着在一定物象上的色彩相融合,进而产生了一种伴随美感体验与理性认识的创造性心理图像。意象色彩在绘画艺术里也有运用,叫做感性色彩,指利用色彩的感性倾向也就是情感倾向进行色彩表现。绘画艺术中的感性色彩主要是指在创作前,画家通过对色彩语言的情感考量,把色彩作为观念表达的重要一环,进行有意的设计和处理。这里两者有相通之处。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指导员和日本兵混战的那场戏令人印象十分深刻,指导员最后用自己的身体引爆手榴弹,炸死了欺负女学生的日本兵。导演运用慢镜头,使爆炸的断壁残垣和四散而飞的彩色纸屑产生一种强烈的意象效果,这是充满象征意义的一个画面。彩色的纸屑飘散在空中,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在盛放。这种写意出现在张艺谋电影中再正常不过了,是张艺谋独到的对意象色彩的把握。张艺谋说:“最早在剧本中有一句话,孟书娟透过玻璃看到这个爆炸,像天空中开了一朵花。我想到了纸店。我觉得可能飞的那个纸屑呀就有点花瓣的感觉,但这又有一个度,你不能像《菊豆》那个染布坊似的,铺天盖地全都是那样,太抽象了,观众就笑起来了也不行。那毕竟是一次悲壮的牺牲。所以这也很麻烦,我们炸了好多次啊,为了一个好的意象效果。”

③影片最后秦淮河女人们走出教堂,她们本来是穿着女学生的衣服去送死的,但在书娟的回忆里却是她们之前进入教堂时的艳丽模样。秦淮河女人们透过彩色玻璃“重生”,她们穿着中国传统旗袍迎面走来,仍然是那么充满生命力。很现实的电影,最后出现了诗意,出现了浪漫,留住了绚烂的美丽。不再有如初期《菊豆》中万劫不复的极端逼仄。在彩色玻璃窗可遮蔽的范围里,保留了人性的温情,张艺谋导演也在温和地凝视。

三、中西色彩元素的综合运用

作为一名杰出的导演,张艺谋深谙中国民俗、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优劣。这使他的电影更具有中国味。民俗是指民间的风俗与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涵盖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张艺谋的电影对于中国民俗文化的精彩描绘是他的电影在国外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张艺谋的某些电影,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民俗的喜爱之情。比如电影《红高粱》中“颠轿”的片段,火红色的轿子载着穿红盖红的九儿,伴随着余占鳌一伙人豪气冲天的《颠轿歌》,一路浩浩荡荡热闹非凡,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娶亲民俗风情。影片用了六分钟来展现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百姓生活事项,让人印象深刻。这次在《金陵十三钗》中张艺谋运用的是秦淮文化。妓女们的秦腔、美丽的中国传统旗袍以及影片最后那曲结合了苏州评弹的《秦淮景》,仿佛把观众带回到了秦淮河畔。在张艺谋电影中,各种中国民俗、民间传统文化元素得到精彩而夸张的展示,并赋予其特定的含义以表现影片的主题。尤其是民俗色彩的大面积使用,不仅营造了浓烈的民族氛围,更给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在影片《金陵十三钗》中导演张艺谋视野越发开阔,他不仅仅利用中国本民族的东西,也开始使用一些更多元化的元素在自己的电影中,从而让国外的观众也能产生共鸣。“教堂内部罩着一片冰冷惨淡的阴影,只有从彩色玻璃中透入的光线变作血红的颜色,变作紫英石与黄玉的华彩,成为一团珠光宝气的神秘的火焰,奇异的照明,好像开向天国的窗户……”④西方教堂的彩色玻璃是西方建筑经典的美,彩色玻璃折射的彩光更加烘托了教堂的圣洁与神秘。《金陵十三钗》中的天主教堂的彩色玻璃,作为影片的亮点,贯穿了整个影片。13岁的少女书娟透过孔眼,偷窥到“金陵十三钗”婀娜而来,顿时在少女心头划亮了一根火柴,仿佛残破压抑的南京城都有了光彩。彩色玻璃,是少女群体与外界交流仅有的窗口,它屏蔽了战时硝烟,遮掩住秦淮河的尸臭、紫金山的哀鸣。它显然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性、仪式性的庄严,关乎人性隐秘的成长,更贴合导演的创作意图。当子弹从彩色玻璃射进来,救了正在被强奸的女孩。导演运用慢镜头的抒情效果,让玻璃璀璨的色彩和清脆的破碎声抚平了女孩心灵的伤痕。这时彩色玻璃仿佛有了保护女孩们的灵性。

四、张艺谋电影的色彩风格

色彩强烈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要特点。虽然电影评论界对张艺谋的电影总是众说纷纭,对其电影以色彩为主的视觉表现也褒贬不一,认为其电影的色彩表现常常脱离了作品要表现的主题,然而张艺谋电影中极致飞扬的色彩运用与丰富沉重的主题体现常常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张艺谋内心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通过不同色彩与物象的选择与使用,使之得到更有效的直观体现和更独特的视觉传达。《红高粱》里遮天蔽日的红,色彩极为浓郁、饱满,富有表现力,以致有些外国媒体认为它是一部生活色彩浓郁、粗犷而五彩缤纷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继续延续红的主题,将封闭的庄园,男权至上的老爷,作为侍妾生存压力巨大的女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菊豆》里反复出现的杨家染坊里自房梁上悬挂而下的红黄布条,黄色暗含淫荡,红色预示血腥和死亡;《英雄》里张艺谋把色彩分成几大块,所有色彩的设计都在配合故事的叙述;《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彩色窗户、黄金奢华的宫殿反衬出主人公的骄躁与不安;《三枪拍案惊奇》中的色彩更为丰富和迷幻,以表达生命中的偶然性与荒诞性。从《金陵十三钗》我们可以发现,张艺谋也一直在不断自我反思,他在《金陵十三钗》的色彩运用上开始变得含蓄与老道。整部电影以节制的叙事性镜头为主,中间穿插了几个张艺谋特有的表现性镜头,也只是为了剧情和抒情的需要。

总的来说,张艺谋的电影常常出现以下元素:封闭感;压抑;色调渲染;诸如皮影戏、青纱帐、染坊、旧上海歌厅等这些色彩感十足的元素;女性遭受压抑的细节。在《金陵十三钗》中依然是封闭环境,依然是被压迫被残害的女性,依然是风尘女子在关键时刻的人性精神的闪光,依然是浓丽的色调配合着慢镜头。张艺谋用西方美术的造型色彩构图和中国民俗的强烈色彩构建其视觉形式的同时,通过对其个人风格的熟练把握,将其脑海中的“色彩意象”表现出来,伴随着浓郁的情感与丰富的思想,创作出具有张氏风格的充满视觉感染力的电影。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而画面中的色彩更是电影造型四大要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导演用一个艺术家的不俗胆识,大胆、夸张、灵活地运用色彩,成功塑造了一个个美妙的电影画面。欧洲原创电影的先锋安德列?德尔沃曾说“导演一部影片,就是绘制一幅图画和撰写一部协奏曲”。张艺谋的电影画面就时常给人这种感受,他在处理画面的构图、造型、色彩、用光等方面,体现了中国第五代影人在艺术上勇敢的探索。相对中国很多导演而言,张艺谋的色彩造型感更强,并赋予了色彩更多的情感意义和叙事功能。色彩不只是一种造型元素而已,应被赋予更多的意义。